内塔尼亚胡说停火有进展,哈马斯会就范吗?
当内塔尼亚胡在华盛顿向被扣押人员家属抛出“停火谈判取得进展”的糖衣时,多哈谈判桌上的火药味却丝毫未减。这场持续数年的巴以拉锯战,再次陷入“边谈边打”的怪圈——以色列一边释放谈判善意,一边紧握军事大棒;哈马斯在生存压力下妥协,却死守武装底线。这场看似有转机的谈判,实则是各方在刀尖上跳的死亡之舞。
谈判“进展”背后的政治算计
内塔尼亚胡选择在此时释放谈判积极信号,时机耐人寻味。一方面,国际社会对加沙人道主义灾难的谴责声浪日益高涨,美国国内反战情绪也在发酵,以色列急需缓解外交压力;另一方面,被扣押人员家属的抗议活动已演变为执政联盟的内部危机,内塔尼亚胡急需用“谈判成果”平息众怒。但所谓“进展”不过是战术性让步——以色列同意讨论60天临时停火,却将“哈马斯解除武装”作为永久停火的前提条件。这种“先停火后缴械”的提议,本质是给军事行动留后手,一旦哈马斯拒绝,以色列便可顺理成章继续轰炸。
哈马斯的生存博弈:武装是最后的底牌
对哈马斯而言,解除武装无异于自废武功。回顾历史,1993年《奥斯陆协议》后,巴解组织放下武器换来的是约旦河西岸被逐步蚕食;2005年以色列单方面撤离加沙后,哈马斯正是凭借武装力量才在2007年夺取控制权。如今,在以色列持续封锁下,加沙230万人口中60%依赖国际援助生存,哈马斯的火箭弹和地道网络是其对抗强敌、维持统治的唯一筹码。若接受缴械,等待他们的将是被彻底边缘化的命运——这比直接军事消灭更可怕。
60天停火:暴风雨前的虚假平静
以色列官员提出的“60天停火期”方案,暴露出谈判的功利性本质。这段缓冲期对以色列而言,是重新部署兵力、评估国际形势的窗口期;对哈马斯则是争取国际支持、重建防御工事的喘息之机。但双方都清楚,60天后冲突大概率会重启——以色列不会放弃彻底消灭哈马斯的目标,哈马斯也不会放弃抵抗占领的诉求。更讽刺的是,美国作为调解方,一边向以色列提供38亿美元军事援助,一边呼吁“克制”,这种双重标准让任何停火协议都缺乏可信度。
当前谈判的困境,本质是巴以问题核心矛盾的集中爆发:以色列将安全建立在占领基础上,哈马斯将生存寄托于武装抵抗,双方都拒绝在领土、难民、耶路撒冷等核心问题上让步。国际社会若真想打破“谈判-破裂-冲突”的死循环,就必须跳出“选边站”的旧思维,迫使以色列停止扩建定居点、解除对加沙封锁,同时推动哈马斯转型为非暴力政治力量。否则,多哈谈判桌上每多一次“进展”,加沙的废墟里就会多埋葬一批无辜生命——这绝不是任何文明世界该接受的“谈判成果”。
股票配资开户炒股,合规配资平台,证券开户佣金最低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