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头的无奈抉择,AMD15%收入上缴美国,换取中国市场准入。
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芯片巨头英伟达和AMD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局。8月11日,为了获得对华出口许可证,这两家公司不得不接受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上贡”要求,将其在中国市场销售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这一前所未有的政策不仅震惊了全球科技界,也揭示了技术与政治深度交织的复杂性。面对这样的局面,英伟达和AMD的妥协不仅是商业上的无奈,更是全球芯片产业在地缘政治压力下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美国对华科技出口的限制愈发严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领域。2023年,美国商务部禁止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100芯片,迫使其推出降规版H20芯片。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进一步禁止H20芯片出口,试图遏制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进展。然而,面对23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收入,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多次游说白宫。8月6日,他再次与特朗普会面,两天后,美国商务部开始发放出口许可证,但附加条件是英伟达和AMD需将其在中国市场销售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
对于英伟达和AMD来说,这一“上贡”要求无异于巨大的商业牺牲。以英伟达为例,其H20芯片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额预计可达171亿美元,15%的“上贡”意味着公司需向美国政府支付约25.65亿美元。这不仅直接削减了企业的利润,也可能对其全球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市场约占英伟达总收入的17%,如果失去这一市场,其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剧。而AMD的MI308芯片同样面临类似困境。
与此同时,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进展迅速,华为、寒武纪等企业在AI芯片设计上不断突破,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今年7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H20芯片的安全漏洞问题进行说明。这不仅是对英伟达产品质量的质疑,更是对其未来商业行为的警告。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正在通过施压英伟达,争取更多主动权,同时进一步推动国产替代。
特朗普政府的“上贡”政策不仅对英伟达和AMD构成直接冲击,也对全球芯片产业链的稳定性带来深远影响。美国试图通过出口管制和财政压力迫使本国企业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但这一策略可能适得其反。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国产替代的加速,可能让美国企业逐渐丧失竞争优势。此外,技术与政治的深度交织,使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角色不再单纯是商业竞争者,而是被迫成为国家博弈的棋子。这种趋势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对全球技术创新的生态构成威胁。
当英伟达和AMD被迫向美国政府“上贡”15%的收入时,这不仅是一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更是一次技术与政治深度博弈的缩影。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如何在技术与政治之间找到平衡,或许将成为全球化时代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股票配资开户炒股,合规配资平台,证券开户佣金最低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