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心法口诀,各门各派都有所不同,但方法与要领基本相通。下面就是我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学来的几则心法与口诀,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太极五句法口诀
起势如提水,双臂重而轻;
云手似拨云,连绵不断劲;
推掌如按墙,力从脚根生;
转身如磨盘,腰胯带全身;
收势归丹田,气沉神志定。
以下是对这五句口诀的注解:
1、 “起势如提水,双臂重而轻”:起势时,双臂的动作要像提起一桶水一样,感觉双臂有沉重的质感,但又要保持动作的轻盈流畅,不可僵硬。这体现了太极拳对起始动作的要求,既要沉稳又要灵活,为后续动作奠定基础。
2、 “云手似拨云,连绵不断劲”:云手动作要像拨开云层一样,手臂的运动要连绵不断,劲力要贯穿始终。云手是太极拳中典型的动作,强调动作的圆润、连贯,通过手臂的划弧运动,体现出太极拳的缠丝劲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3、 “推掌如按墙,力从脚根生”:推掌时,要像按压在墙上一样,用力沉稳且有质感,同时力要从脚跟发起,通过腿部、腰部的传递,将力量节节贯穿到手掌。这体现了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发力原理,强调全身协调发力。
4、“转身如磨盘,腰胯带全身”:转身时,要像磨盘转动一样,以腰胯为轴,带动全身的转动。腰胯是太极拳运动的关键部位,通过腰胯的转动来带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动作更加沉稳、协调,体现了太极拳以腰为轴的运动特点。
5、“收势归丹田,气沉神志定”:收势时,要将气息归入丹田,身体放松,精神内敛,达到气沉丹田、神志安定的状态。这体现了太极拳对收势的要求,不仅是动作的结束,更是身心状态的调整,通过收势来巩固练习的效果,使身体和精神都恢复到一种平静、安定的状态。
二、十六字口诀:
虚领(灵)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垂臀。
十六字口诀是太极拳的通用核心要领,几乎所有流派都遵循,并不是某一家的独门心法。其源自太极拳站桩和行拳的要领,用于指导身体各部位协调放松,实现气血畅通与劲力整合。
口诀解析与应用
1、“虚领(灵)顶劲”:头顶百会穴轻提,保持头部正直,提升精神集中力。(领与灵: 领,侧重于'引领'的动作感,像有一根线从头顶百会穴向上轻轻提拉,把整个身体的架子'领'起来,保持中正。灵,侧重于'灵动'的状态感,强调在'领'的基础上,头部要保持灵活、不僵硬,精神要提起,有轻盈的感觉。所以,无论是'领'还是'灵',核心都是要求头顶向上,同时保持头部和颈部的放松、中正与灵活。)
2、“含胸拔背”:胸部自然放松,背部舒展微张,促进呼吸与脊柱稳定。
3、“沉肩坠肘”:肩部松沉下垂,肘部自然下坠外撑,形成弧形结构,避免僵硬,贯通气血至手指梢节。
4、“松腰落胯”:腰部肌肉放松,髋关节下沉,稳固重心,传导力量至下肢。
该口诀是太极站桩和行拳的基础,通过“用意不用力”实现身心调和,增强肢体协调性与内功。练习时需避免耸肩抬肘或夹肘等错误,保持“松静自然”原则。
三、吴式太极拳练习心法口诀:
这心法口诀所阐述的内容是太极拳各流派普遍遵循的基本身法和练习要领,与杨式太极拳的部分理念较为契合。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提到虚灵顶劲、沉肩坠肘等要领。杨健侯的行功歌诀中也有“头要松颈要松,胸背腰胯一齐松”等内容,与这里所说的口诀在风格和理念上有相似之处。因此有人认为它就是杨家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吴家的,是吴家在杨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出来的,就跟太极拳拳一样。
一、心法口诀
头要顶,颈要松,沉肩坠肘气要通。
身要正,胯要松,虚实转换在其中。
手要轻,步要稳,听劲化劲不丢顶。
意要专,神要凝,循序渐进自然成。
二、练习要点:
1、核心:舍己从人,以柔克刚。
2、禁忌:避免双重,不用拙力。
3、目标:由着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这套心法口诀和练习要点,也是我日常练习的实操指南。
四、孙氏太极拳心法口诀:
心静体松、圆活连贯、虚实分明、呼吸自然。
开合垂缩,裹翻起落,顶塌滚拔,圜研相合。
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
注解:
“心静体松、圆活连贯、虚实分明、呼吸自然”“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是太极拳的通用要领,并非孙式太极拳所独有,但也适用于孙式太极拳。“开合垂缩,裹翻起落,顶塌滚拔,圜研相合”则是孙式太极拳的行拳16字诀,为孙式太极拳所独创。所以,有很多人都认为它就是孙氏太极拳的心法口诀,本人亦然。
1、心静体松、圆活连贯、虚实分明、呼吸自然:侧重心理与动作协调,强调意念集中、动作流畅、重心转换和呼吸配合。
2、开合垂缩,裹翻起落,顶塌滚拔,圜研相合:描述行拳时的动态原则,如肩胯开合、劲力转换等。
“顶塌滚拔”:
“顶塌滚拔”是太极拳术语,指通过身体部位的对立统一动作实现力量协调与平衡的技法,具体包含以下要点:
顶塌
顶,是上顶(头顶)。塌,是下沉(腰胯)整句意思是:头顶要求百会穴上顶,腰胯要求会阴穴内收,命门穴后撑,使腰脊下沉形成与头顶上顶的上下对拉来保持腰脊拔长的姿态,用以保持身体中正,有助于重心稳定。
滚拔
滚指身体各关节如肩胯、肘膝等部位需保持松活旋转,形成连绵不断的螺旋劲。
拔强调丹田内收,命门穴与会阴穴形成对拉,带动全身气机上升。
“圜研相合”:是孙氏太极拳的核心劲理概念,指“有形之虚圈”(圜)与“无形之实圈”(研)的协同统一,体现太极拳虚实相生的运动法则。
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与其他心法口诀类似,只是用词略有差异而已。
五、心法口诀与修炼要点
身法口诀: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头顶百会穴如悬丝牵引,颈椎自然舒展,气息下沉至丹田(脐下2-3寸),稳定重心。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胸部微收,背部舒展如弓,肩部放松下沉,避免僵硬。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保持脊柱垂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
呼吸与动作口诀:
“开呼合吸了无声”:拳势开张时呼气,合拢时吸气,呼吸深长自然,口鼻以意封闭。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步法轻盈,脚跟先着地;劲力均匀连贯,如抽丝般柔韧。
“手足相连一线牵,抽缠绞转在其间”:手脚协调如丝线牵连,动作中形成螺旋劲。
哲学与内修口诀。
“阴阳相济,刚柔并济”:虚实互根,如掤劲(刚)与捋劲(柔)结合,实现“四两拨千斤”。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修炼始于静心,排除杂念,引导气息下沉。
入门筑基:每日站桩10-15分钟,默念身法口诀;单式练习(如“揽雀尾”)专注动作与呼吸配合。
进阶内修:推手时验证“上下相随”,以意导气,形成“气到劲到”的内劲循环。
高手境界:生活中应用太极思维(如爬楼梯用腰劲),保持“初学者心态”,持续深化阴阳辩证。
六、总结:
通用基础:十六字诀(虚领顶劲、含胸拔背等)是所有流派的共同基石,是练习太极拳的“普通话”。
1、杨式:口诀强调身体各部位的放松与中正,比如“头要顶,颈要松”,非常朴实,像是手把手教你调整身体姿态。
2、 吴式:提到的“手要轻,步要稳”,体现了吴式太极拳在推手和技击应用上的特点,特别注重步法的稳健和听劲、化劲的技巧。
3、孙式:以“开合垂缩,裹翻起落”为代表,更侧重于劲力的动态变化和转换,讲究圆活连贯。
4、理论百遍,不如手动一遍,再好的理论总归是理论,只有亲历亲为,慢慢地练,细细地体会钻研,才能把技艺练上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开户炒股,合规配资平台,证券开户佣金最低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